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

小亞細亞的巨人(8) - 土耳其料理

當大竹談起土耳其料理時,她咬著肯定的語氣說,土耳其料理是地球上僅次於中華料理、法式料理的美味。我差點以為耳朵太久沒清,聽錯她的意思。上網一查,真的有這種說法,大竹並沒有唬爛我們。不過,我還是覺得積非成是的機率很大,如果這是事實,這叫歐洲的義大利、亞洲的日本情何以堪? 姑且先不論人家怎麼說,自己嚐了就知道!! 在土耳其的11天中,在餐食上旅行社可說是下了很大的功夫,從吃裝潢氣氛,到任食的暴肥餐,以及巷弄中的私房小餐館,不論符不符合大家胃口,餐餐皆讓大家驚艷不已。
我嘴裡雖然說不出土耳其料理是人間美味,但11天連續的土耳其菜足足使我體重多了四公斤。

換句話說,在土耳其,光是食物本身,就是一場精采的旅程了!! 就讓我照著時間順序,一一回顧曾經下肚的土耳其料理吧!!

踏上土耳其國土的第一餐,是在卡帕多奇雅區的阿瓦諾斯(Avanos)鎮上,名為Bizim Ev restaurant的小餐廳,餐廳門面非常的不起眼,裏頭卻別有洞天。用餐一開始是一大盤沙拉,這裡的沙拉沒有千島、和風醬當佐料,和希臘一樣是加油醋,或者在飯店裡會有優格可以配,大多數團員不習慣這種吃法。湯說不出是甚麼味道,只是底部居然有米,喝下去肚子就飽一半了。

阿瓦諾斯以產陶甕著名,這一餐的陶甕滷肉就是當地一道特色餐點,跟台灣的滷肉很像,只是在土耳其,麵包才是糧食,旅行社怕大家不習慣,特別為大家準備了一坨飯,餐廳裡沒有蒸白飯這種東西,大多的飯是炒過的。點了一瓶葡萄汁來嚐嚐,只有一個字形容 - 甜。
大家果然習慣把肉配飯吃,桌上麵包剩下一堆。
第一天晚餐由洞穴屋的飯店準備,主餐是絞牛肉球,是一道大竹很推的在地料理。很妙的是不同於我所認知的飯店服務,這裡可能物資缺乏,團員必須一早就預訂餐點,讓飯店的廚房去市場採買,不能吃牛肉的人以雞肉串取代之。
結果,大竹口中的美味肉球,卻是團員們普遍無法下嚥的餐點,與其說是肉球,不如說是肉泥,吃起來粉粉黏黏的,我馬上聯想到新東陽肉醬罐頭,大家頻頻點頭心有戚戚焉。
不過我相信,餐桌上的不是罐頭食品,而是真材實料的牛絞肉,而且是早上才製作完成的。
在卡帕多奇亞住的MDC Hotel洞穴旅館,由於並非屬於跨國連鎖集團,故保有著附有在地風味的早餐,也是十天中早餐最有特色的一餐。照片上只是放麵包的一小角落,另外一邊還有水果、各式的橄欖、起司片與新鮮優格(不是超市買的盒裝優格)、現煎歐姆蛋。
讓我一連吃下三片的,則是照片中現揉現烤的薄煎餅(Gözleme),有蔬菜、起司與馬鈴薯三種口味。
不僅食物豐盛,更有戶外自然的空氣陪伴。和我們一同用餐的是日本長青團,爺爺奶奶們留露出慈善的面孔,慢條斯理享用面前的餐食,光看著他們用餐,就是件享受的事。
吃飽逛花園時,園丁熱情的當場摘了樹上的蘋果與地上的黃瓜,讓我們帶在路上吃。
本來預計到大城市的飯店才有的任食暴肥餐,我們再第二天就遇到了,是的Uchisar kaya Hotel中的餐廳吃的午餐。起司、橄欖、沙拉是最基本的配料。這一餐我們嚐到最特別的食物是茄子、青椒、紅椒裏頭填充米飯的"創意料理",我個人認為既沒有賣相也不美味。炒飯淋上旁邊的碎肉湯,和台灣的牛肉燴飯很類似,所以團員們狂夾。
而甜點呢........真叫人不敢領教。土耳其的甜點真是甜死人不償命,做好的糕點本身就已經是高甜度了,為了展現出味覺層次,表面還淋上一層蜂蜜或糖漿,這樣還沒結束,一旁還放置著煉乳與果醬供人自由添加。真懷疑如此的高糖分飲食,土耳其人的身體真的能夠負荷??

在卡帕多奇亞MDC Hotel洞穴旅館的第二餐,廚師搬出第二道絕活,不僅僅主菜有新花樣,連前菜的沙拉盤也把綠葉染成紅色番茄,起司餅膨脹成千層派,濃湯不改似餿水的樣貌,風味卻大大不同。
今日的主打餐食是著名的土耳其菜 - 茄子鑲肉(Karniyarik),可謂午餐紅椒塞飯的升級版。
若是對茄子不感興趣,還有另一道鱒魚供選擇,瘦骨如材的鱒魚用青椒作掩飾,很難期待水源不足的卡帕多奇亞孕育出多肥美的魚吧!
從卡帕多奇亞拉車到孔亞(Konya)三個小時的車程,幾乎可以說剛吃完早餐上車還未消化,下車後又要吃午餐,真是辛苦了團員們的腸胃道。如果端上桌的一樣是紅椒塞飯或是茄子鑲肉等複雜料理,可能會讓大家倒胃口。
這是一家當地的老字號,專賣羊肉燴飯,口味接近台灣下港吔或是莫宰羊的羊肉專賣店熱炒,好不容易逮到扒白飯的機會,將原本意興闌珊的食慾給打了開來。顧不了還沒消化完的早餐,我們又挺著大肚子上車,這樣吃法不胖也難。
而這只是旅行社瘋狂餵食計畫的前半段爾已,下午繼續挺著大肚乘坐四小時的遊覽車趕路,在晚餐前抵達安塔莉亞。來到安塔莉亞這座土耳其地中海畔第一大城,旅行社安排了五星級連鎖飯店Akra barut hotel,並且連續兩天晚餐,都是待在飯店裡,任食上百道料理,
要不是飯前有抓緊空檔游泳,賣力的消耗熱能,真不知道滿堂的Buffet料理要往哪裡塞。
餐廳橫跨了室內的世界料理與室外的BBQ區,光是拿室外的炭烤明蝦、羊排與烤魚,搭配著海鮮燉飯,就已經占滿50%的腸胃容量,以至於大部分室內的精緻料理,到了第二天才得以品嘗。
也有現場烹飪的比薩與義大利麵,廚師們充分展現烹調的熱情,添加笑容與親切感的食物,當然勝過機器大量製造,或者遵循標準作業程序模板複製出的料理。
如果厭倦了熱食與冷盤的轟炸,那就前往甜點或是麵包區吧! 種類之繁多,足以開一間糕餅店了。來到土耳其第四天,我的味覺開始習慣這裡的甜度,不再抗拒與恐懼,逐漸能夠體會沉溺在糖蜜中的美好,原本為健康把關的口舌,就此淪陷,敞開大嘴讓蛋糕一塊接著一塊毫無阻礙的進入食道。
住在飯店的兩天中,我們消耗的食物遠遠高出身體所需要的能量,換得那麼一丁點的口腹之慾,如果可以,我寧願捐出這兩頓,換得土耳其境內的敘利亞難民一周的溫飽。
終於,旅行社聽到大家腸胃們的哀嚎,在安塔莉亞的午餐,僅僅安排了條營養不良的小魚,用來緩和晚餐過度操勞的消化系統。那碗裏頭有麵條的濃湯,嘗起來怪怪的。
隔天前往帕穆嘉麗的路上,是一趟長達三小時以上的車程,幾天下來的熱量屯積,萌生了對生菜、濃湯、麵包的恐懼感,即便是口感Q彈的現擀比薩,也得不到團員們渴望的眼神,更別說熱量滿溢的燉肉。食物打包無用,因為今晚、明天一直到行程結束不斷有食物供奉著大家,我秉持著不浪費糧食的概念,一直吃到胃再也塞不下為止,老實說是一種肉體與精神的折磨。回頭一望,看到隔壁桌的團員,留下了近乎滿桌的食物離去..........
我不懂,為何旅行社要逼著大家糟蹋糧食? 如果只是同業競爭下的不得已之舉,顯示台灣人堪稱富裕,卻離文明還很遙遠。
一到晚上,接踵而來的是Doga Thermal飯店裡的Buffet餐點,玲瑯滿目的菜餚中,我只拿了一小盤主菜,其他的空間以水果甜點取代,然後在飯店的一樓游泳池中拼命的游呀游的,
我聽見胃腸輕輕的對我說一聲~謝謝。
北上前往席林傑(Sirince),是另一段三小時以上的長途拉車,一下車就是用餐時刻,這間戶外的şirince artemis restaurant 頗有昨天午餐的氛圍。終於,有團員舉手問大竹說可不可以不要主食,只上沙拉濃湯就好。也許式料理的方式不同,我覺得今天的主食分量適中,兩串烤過頭乾癟癟的羊肉串為主的主餐,搭配乾澀難入喉的桑葚酒,個人覺得沒比英國的酒吧食物高明多少。
連續吃了好幾天的土耳其餐,我們幾乎沒碰過口味清爽的餐點,但分量從來沒有少過。
對於土耳其料理,與英國食物一樣很難讓人回味,不同於英國的平淡,土耳其料理在視覺上,在味覺上過分的刁鑽,像在食物上濃妝豔抹,最後再噴了很多種的香水。
但姑且不論味道合不合胃口,食品安全是令人放心的。我們在餐廳旁看到婦女們正坐在籃子上,雙手熟練的削著新鮮的番茄、剁碎後煮成濃稠的番茄醬,接著一一的裝罐。
飯後,Polly買了一球冰淇淋,這回土耳其人不玩挖冰淇淋遊戲,整塊的冰淇淋像沙威瑪般串在柱上,店員拿著利刃刮下一塊,瞬間在餅乾甜筒上,摺疊成花瓣的形狀,真佩服土耳其人光是冰淇淋也能想出這麼多有趣的花招。
終於終於,抵達伊斯坦堡下飛機的第一餐,大竹就帶大家走入這次行程中第一家的中餐館,嚴格來說,應該說是裝潢得具中國風味的餐館。這是我們團員們第一次一起圍桌拿著熟悉的筷子夾菜吃,也是第一餐讓大家盤盤見底。大竹說土耳其人鍾愛自己的料理,不習慣吃異國料理,所以非土耳其菜的餐廳在土耳其很難生存。
我們心裡都有數,桌上的幾盤菜只是勉強稱得上中式料理,滿足大家的並不是菜色本身,而是熟悉的用餐方式。一碗在台灣司空見慣的白米飯,搬到土耳其就變得很不平凡。
之後在土耳其的每一餐,旅行社都精心的規畫了風景獨特的用餐地點,讓團員們不在只是專注於食物而已。
進入伊斯坦堡,也許是受到歐洲文化的薰陶,端上桌的菜餚變得越來越精緻美觀,服務也比之前講究,讓人感覺到訓練有素,連餐廳的布置景色也都有特別挑選,唯一缺少的就是南土耳其最不缺的人情味。在托普卡比皇宮(Topkapı Sarayı)內吃的羊膝餐,向右望去就是湛藍的博斯普魯斯海峽,正午時分被陽光曬得耀眼。以前這裡是皇室或貴族才能進入的宮殿,現在我們以平民的身分,欣賞著相同的海景。
在齊拉岡皇宮(Ciragan Palace)享用英式下午茶可說是金展旅行社的主打,此刻將整團的奢華度拉到頂點,第一次知道原來下午茶也有前菜、主餐與飯後烤餅的區分。團員們輕而易舉的清空整桌的餐食,因為相較起傳統的土耳其甜點的洗腎甜,這些蛋糕的甜度顯然緩和多了。
餐後,大竹每人發了十美金,說是晚餐饒過大家,今晚讓團員們的胃休息一會。如果按照行前說明書上寫的再去吃"土耳其烤肉輕食",想必又是一陣哀號吧。
我心中不禁大讚大竹此舉的英明!!
在伊斯坦堡的最後一天,也是旅程的尾聲,旅行社想盡各種辦法讓團員們留下美好的回憶,整團乘坐電梯,上拉至加拉達塔(Galata Tower)頂的景觀餐廳,居高臨下俯望白天的伊斯坦堡市容。如此景色優美的環境用餐,價格卻比想像中低廉,一道前菜或點心約台幣100-200元,主餐也是200-300上下。我們吃的是法式藍帶雞排,應該不算是土耳其傳統餐點。
比較訝異的是,除了團員加上導遊領隊共26名外,只有少數零星的散客用餐,像是如此平價又景色優雅的餐廳,若在歐洲早就一位難求,或許土耳其人真的嚐不慣異國料理吧!
臨別的那一晚,我們在hotel arcadia blue istanbul的頂樓餐廳,一面欣賞極為樸實的伊斯坦堡夜色,一面聆聽現場吉他演奏,可謂燈光美氣氛佳,像在電影中準備要上演的求婚場景。
主餐的烤鴨腿肉質非常柔嫩,幾乎到了入口即化的水準,分量剛剛好!!相信這也不是土耳其菜,土耳其人應該會吃不飽吧。放眼望去,餐廳裡用餐的多半不是說土耳其語的本地人。

大竹與Hakane最後請團員們吃甜點,趁著待會要搭飛機返台前,請大家留下這次旅程的反饋。大家都很認真地振筆疾書,當成是考試般的有問必答。
就我觀察,總體而言,大家對於這次旅程的安排是滿意的。
一條跑了十年的經典路線是品質保證的最佳證明,讓行程順利的進行,把靜止不動的古蹟文物、看不見的歷史與文化,生動的讓我們了解這位小亞細亞的巨人大竹與Hakane的專業帶領,更是功不可沒,當然,旅遊中的24名團員,更是讓土耳其回憶完整的靈魂。
同時,我也留下了兩點旅程的瑕疵,讓往後的團能夠更加完美。
第一點就雖然只有兩次停購物站,但是價格標得極度虛華,得花很長的時間在討價還價,導致停留購物站的時間太長。第二點就是Hakane在車上向團員推銷的產品價格比外面賣的高出許多,讓人不是很放心。
一路十天玩下來,行程算是相當緊湊,卻不至於流於趕鴨子的急促,用餐時間掌握得宜,坐下來用餐不須狼吞虎嚥,也不會吃完閒得發荒,偶有屬於自己的脫隊放風時間,Polly與爸媽們會趁機嚐嚐庶民的小食,例如在本土連鎖的咖啡世界 (Kahve Dünyası)嘗試喝含有大量咖啡渣的土耳其咖啡,就是很獨特的體驗。土耳其咖啡不含糖,外行稱之苦澀無比,內行的說是芳香醇厚 ,然而,這才是咖啡真實的滋味。事實上,咖啡是由非洲,經過阿拉伯人,再由土耳其人傳入歐洲的,身為咖啡鼻祖的土耳其人,依舊保有著對於烹煮咖啡的堅持,可惜近幾年來,速食咖啡品牌星巴克大舉入侵,瓜分了土耳其咖啡的市場,也侵蝕了土耳其的傳統咖啡文化。
寫到這裡,發現飲食佔了旅程好大的部分,這次我有幸嘗到端上餐桌的土耳其套餐。